胱氨酸贮积症(Cystin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溶酶体传输障碍,发病率为1例/10万到20万活产儿,是儿童Fanconi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临床分为三种:婴儿型、青少年型(迟发型)和成人型(良性)。
患有肾病性胱氨酸贮积症的儿童在10岁以前会出现多尿、多饮、脱水、Fanconi综合征等早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恶化,平均9岁左右达到终末期肾病(ESRD)。此外还会发生全身性胱氨酸沉积,导致眼、肝、中枢神经、肌肉、内分泌组织等终端器官损伤。欧洲裔患儿常常出现一种towheaded的表现,即由于黑色素沉着缺乏导致较浅的发色和肤色。也可出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
在一些病例中,长期肾小管酸中毒可导致佝偻病。青少年型胱氨酸贮积症患者存在轻度肾脏病变,无Fanconi综合征,肾脏疾病进展缓慢,往往较迟出现ESRD。成年型胱氨酸贮积症患者可能侵袭眼部,而无肾脏病变(非肾病性)。
光学显微镜:胱氨酸晶体沉积多发生于皮层间质巨噬细胞内,也可见于肾小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晶体常溶于石蜡包埋的组织中进行制备和切片,也可在乙醇溶液中保存。甲苯胺蓝染色切片样本电镜下可观察到溶解晶体形成的透明空间。晶体在冰冻切片中观察最佳。晶体呈六角形、菱形或多边形,在偏正光下发生双折射。早期形态学变化包括肾小管绒毛缺失,上皮细胞扁平,多核肾小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尤为显著。近端小管前部萎缩变细,呈现天鹅颈样畸形。最终发展为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免疫荧光显微镜:无特殊染色
电子显微镜:巨噬细胞间质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质内可见胱氨酸晶体形成的透明空间。可出现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病因/病理:
Cystinosin是一种溶酶体的胱氨酸膜转运蛋白,cystinosin突变引起胱氨酸在溶酶体内积聚。这一突变位于染色体17p13。在婴儿型患者中,往往为杂合变异,表现为57kb个碱基缺失。在青少年型和成年型患者中涉及跨膜环或蛋白质氨基末端的点突变或错义突变。半胱胺治疗是与溶酶体胞内胱氨酸结合,使溶酶体内分泌的胱氨酸进入细胞质被降解。治疗能够延缓疾病进展。胱氨酸贮积症在器官移植后仍可复发,即胱氨酸晶体在移植物内积聚。
鉴别诊断:
返流性/慢性肾盂肾炎中可见胱氨酸贮积症中常见的边界清楚的纤维化样斑片。然而,肾小管的甲状腺化以及胱氨酸晶体的缺失能够区别两者。
草酸盐沉积症可见肾小管内透明扇叶状晶体,在偏正光下发生双折射。
胱氨酸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肾结石,无细胞质内胱氨酸晶体积聚,无多核足细胞,不在移植物内复发。
Fabry肾病光镜下可见足细胞空泡样,电镜下可见其特有的髓磷样结构和足细胞内斑马小体。
关键诊断特征:
间质内、肾小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内可见胱氨酸晶体
多核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多核足细胞
图1胱氨酸贮积症伴广泛性肾小管纤维化(PAS染色)
图2A)多核(箭头处)肾小管上皮细胞;B)多核(箭头处)足细胞
图3A)冰冻切片中胱氨酸贮积症可见间质胱氨酸晶体B)在偏正光下发生双折射(HE染色)
图4胱氨酸贮积症可见巨噬细胞内胱氨酸晶体形成透明长方形或多边形空间(电镜)
译自:LuscoMA,etal.AJDKAtlasofRenalPathology:Cystinosis.AmJKidneyDis.;70(6):e23-e24
CANVAS研究在Circulation期刊上发布最新结果,研究纳入了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服用坎格列净或安慰剂。一级预防队列包括年龄≥50岁伴≥2个心血管事件风险因素但无心血管病史个体,二级预防队列包括年龄≥30岁有心血管病史个体。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研究结果显示,有心血管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在总人群中,坎格列净能降低主要终点发生率,并降低肾脏事件和因心衰导致的住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MID:)
最新一期的NatureReviewsNephrology发布,题目为《肾病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机制和治疗》。(PMID:)
WHO的一项数据显示,吸烟每年导致超过万人死亡,在30岁以上人群中,12%的死亡是由吸烟造成的,每年全球因吸烟造成的医疗支出、生产力丧失和过早死亡造成经济损失1.4兆美金。
长按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