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烽火中诞生,
浙江大医院迎来七十华诞;
从历史中走来,
浙大一院初心未改、矢志不渝。
古朴而现代的庆春院区内,
医院70年发展史和奋斗史的院史陈列馆悄然而生,诉说着“浙一人”薪火相传的故事。
立冬甫过,阳光灿烂。11月9日上午,浙大一院迎来34位回家的亲人,他们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田家园,把奋斗的足迹留在庆春路,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岁月,一份难舍的情怀,今天共赴一场难得的相聚。
刚刚落成的浙大一院院史陈列馆,匾额盖着簇新的红绸,在众位院友、教授的见证下,浙大一院王伟林院长、顾国煜书记、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陈昭典教授及院友代表徐兆骥、叶育林等共同为院史陈列馆揭牌。新建院医院17号楼1至2层,面积余平米。设计精巧构思、布展大气磅礴,随处可见的智能化设计,瞬间让人时空穿越,体验到我院发展壮大、走向全国、奔竞世界的历史进程。
时间为轴、影像为忆。院史陈列馆的五大展厅,情怀别具,往事历历在目。 展厅“田家园鸿鹄志”医院诞生为国立浙医院时期的记忆,年11月1日,在田家园的3亩8分地上,国立浙医院正式开业,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夫妇与66位员工医院的 记忆,首任院医院 份英文病历,医院“严谨求实”的底蕴,3年后, 爆发,46人医疗分医院浓烈的家国情怀……从昔日田家园到医院,医院到浙大一院,积淀的是历史,厚重的是文化。
跬步至千里,小流成江河,任岁月变迁,我心自岿然不动。在追求卓越、精进医技的道路上,浙一人的足迹遍布主题为“积跬步羽翼丰”的第二展厅,现年97岁高龄的陆琦教授是我院痔科(肛肠外科前身)的创始人,年,还不到40岁的陆琦教授凭借自身的努力已然成为当时全国治疗痔疮 的三位专家之一,那一年,他更是光荣地接到了为周总理治疗痔疾的任务,陆教授与医院医疗技术高超、国内声誉显著的真实写照。
时移世易,年4月,医院发展进入浙江医科大学时期,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全部浓缩进“历艰辛砥砺行”第三展厅,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在这一时期实现了质的跨越,一跃成为全省医疗、教学、科研的指导中心,年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肾移植手术,年李兰娟率传内科开展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技术,年郑树森成功开展省内首例肝移植手术……这医院在艰苦中前行的身影。
走进新纪元,医院在新浙大时期,走上发展快车道,乘科技创新之风,医院振翅高飞,第四展厅“新跨越鲲鹏飞”生动医院取得的各项重要成就。走过70年历程,2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建设、科研发展卓有成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5位,九大学科进入全国前20,SCI收录论文连续13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十强”,其中5年进入前三。医院连续3年位医院竞争力强榜单全国第11位,浙江省第1,享誉国内。
医学是面向未来、面向人类幸福的,第五展厅“医学科普园”不仅表达了浙一人对未来的畅想,更显示了浙一人在追求人类健康道路上的责任与使命。院史陈列馆犹如一幅浓郁厚重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浙大一院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与辉煌成就,谱就浙大一院彪炳史册之新篇章!
一份份烙有沧桑痕迹的物证史料,一帧帧定格岁月瞬间的珍贵照片不仅诉说着浙一人艰苦奋斗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也阐释了浙一建院至今依旧保持高水平、高标准的厚重渊源,医院的“昨天和今天”,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从中汲取人文滋养,传承之、弘扬之、笃行之。历历丰碑,熠熠生辉,舒展的院史长卷向“明天”延伸……
同天,浙大一院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仪式由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国煜主持。
已工作30余年的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医院的历史和成绩,他表示,浙大一院能拥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先贤前辈的砥砺奋进,也离不开各位良师益友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一日为家,永世难忘;一朝同袍,终生为友,师徒之间、同事之间基于共同追求而凝结起来的这种真挚情怀,是维系浙大一院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浙大一院与院友之间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根源。
悠悠七十载,
熠熠满堂辉。
70年的厚重,
凝练出“严谨求实”的医院价值,
70年的积淀,
勾勒出“美丽浙一、幸福医疗,
争创 ”的美好愿景,
70年的奉献,
作答出“以卓越的医疗品质追求人类健康”的 答卷,
70年的历史,
牟画出“建设国际 医学中心”的宏伟蓝图。
七十华诞,
吾心不老!
站立潮头,
背上这70年的行囊,
扬帆奔向下一个70年,
浙大一院将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矢志不渝!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资讯:
比吸烟还可怕的健康杀手,你 条就中招!
哇哦!医院曾居住过马一浮丰子恺
立冬,记住这5个补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