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想到她,是那个大宅门里李香秀精明的母亲
80后想到她,是催泪的丑娘
90后想起她,是大嘴那位霸气的母亲,江湖上的“六指轩辕”
……
3月25日,知名老戏骨张少华家人在其微博上发布讣告称,自年9月以来,张少华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困扰,多次住院治疗,于3月23日逝世,享年75岁。
大家对于慢阻肺可能比较陌生,但说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可能很多人会比较熟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气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的阻塞,这些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过度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可耐受;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阻肺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慢阻肺的危害如此大,故早防早治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导致该病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例如,吸烟(包括长期吸入二手烟)、粉尘、室内外空气污染、生物燃料、有害颗粒物多的工作环境、厨房油烟、过敏和遗传等,尤其是40岁以上有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与烟雾接触较多的人群,同时已出现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可视为高危人群。
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并不难,需要大家提高重视程度,针对40岁以上人群应该每年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特别是:
(1)高危人群:平均每年吸烟大于10包的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如工业粉尘、有毒气体、生物燃料者;自幼有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呼吸道感染、哮喘者。
(2)有慢性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如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者。
(3)既往做肺功能检查提示有异常表现者,若以下5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您回答“是”,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
●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
●是否经常咳嗽?
●是否经常有痰?
●是否比同龄人更易感觉胸闷、气短?
●年纪是否超过40岁?
慢阻肺不仅仅会影响心脏,它是全身性疾病。慢阻肺严重时会造成缺氧,酸中毒,这时也会影响到心脏、肾脏,甚至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慢阻肺的预防。
1、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主要方法;
2、开窗通风,减少空气污染;
3、预防感冒,尤其是在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的感染;
4、促进排痰,防止食物、药物误吸;
5、加强营养,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推荐进食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胀;
6、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等增强呼吸肌功能的运动;
7、加强职业保护,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比如: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8、注射疫苗,季节变换时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通过这些措施是可以积极预防慢阻肺的。
由于慢阻肺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许多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出现反复咳嗽、经常有痰等症状、具备慢阻肺危险因素,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内一科团队
向上滑动阅览
李绍英,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诊治;对免疫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志霞,副主任医师
专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各种老年慢性病的诊治,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甲减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云鹤,主治医师
专长:从事内科临床工作8年,拥有扎实的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牛胜乐,住院医师
专长: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内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很好的诊治水平。
马丽娜,住院医师
专长:擅长内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武文灿,住院医师
专长:擅长内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咨询
-更多精彩:-
月经量增多!怎么回事?——小小“宫腔镜”,一探究竟!
结核病可防可治,这些知识点要get~
春季生长“黄金期”,专家助力孩子长高高~
河北医大医院
●编辑:武珊珊●
●审核:李绍英、常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