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作者是袁世松同学,他针对“老人电梯内吸烟被劝后猝死,是否应该获得赔偿”案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袁世松同学现在是法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同时任法学会组织部干事,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干事。
杨欢在小区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吸烟时,双方引发争执,随后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事后,老人家属将杨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余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杨欢的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酌定杨欢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老人家属不服上诉。
一审法院作出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的判决,您怎么看?
您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护社会公德?
第一,杨欢对老人的死没有直接关系,但存在一定的间接性的关系。
电梯作为公共场所,老人吸烟的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利益的行为,杨欢并不知道老人有心脏病,双方的争执导致的老人心脏病突发属意外事件,不构成刑事上犯罪。然而,杨欢阻劝不当引起了争执,导致老人心脏病突发死亡,还是应该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进行民事赔偿。但老人家属要求赔偿四十万元是不合理的,我认为应维持一审。
第二个问题,关于维护社会公德,我认为不仅仅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也应该是社会各个成员应该去做的。
大学生在维护社会公德方面具有表率作用,同时也具有主体作用。法律作为刚性的高要求,自然是必须要去遵守的,而道德作为柔性的低要求,也不能可要可不要,当法律与道德存在一定的冲突的时候,各退一步,即互为妥协。
如本案,老人的死是其自身原因,杨欢对老人的死不负有直接责任,但完全不负责任在道德上是说不过去的,毕竟引发了争执。法院判杨欢赔偿1.5万元,代表法律对道德的部分妥协,以此安慰家属。没有赔偿四十万元是道德对法律的尊重与妥协,因为从法律上看,杨欢不负有法律责任。
因此,大学生维护社会公德,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先守法然后才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道德做最大的让步,做到法律与道德的兼顾。
第二,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为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
第三,保护生活环境。保持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第四,文明礼貌。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
袁世松同学说,希望能够和更多的法律爱好者一起探讨这个案例。
对于此案,您是如何看待的?到底赔还是不赔?还是象征性地进行赔偿?一审法院的裁判依据又是什么?
我们期待您的高见,请尽情留言。
图文编辑:魏老师
在这里,我们都是法学爱好者;
在这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探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