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七次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目的是对全球控烟情况进行跟踪。
该组织对控烟情况制定了六项辅助措施——
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Monitor)
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Protect)
提供戒烟帮助(Offer)
警示烟草危害(Warn)
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Enforce)
以及提高烟税(Raise)
以这六项方案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命名的“MPOWER”,后来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控烟标准。
据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这六项控烟方案中,至少有一项达到最高标准的地区所覆盖的人口超过50亿人,接近人类数量的三分之二。
但仍有52个国家连一项都没达标,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编写《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时候,呼吁各国都参与进来,中国作为有担当的大国当然参与了。
年11月,中国正式签署控烟协议。
但十几年过去了,中国控烟措施的进展缓慢,是什么在阻挡我国这个行动派的巨人?
这个巨大的阻力便是来自烟草的税收。
中国有3.16亿烟民,庞大的烟民构成巨量的市场,富得流油的烟草公司每年利税超过万亿,这在年占当年国家税收总收入的8.8%。
这可是中央的钱袋子啊,哪能说断就断。
更何况,现在处于特殊时期,各地缺钱,财政收入低于支出,一旦烟草收入来源减少,哪有新增收入填补缺口?!
这样的矛盾,与中国想要塑造较好的国际形象起了冲突。
毕竟作为一个大国,在国力日渐昌盛的时候,我国却因吸食香烟导致的疾病数量上升、公共场所抽烟的不文明现象、二手烟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等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的形象。
那么,有没有既能让我国财政收入不减少,又能够减少吸烟所导致的问题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办法曾经落在电子烟身上。
提到电子烟,品牌商往往都是美化它,毕竟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卖出去;
而媒体,大部分都是丑化它,毕竟放大事态的严峻性,才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