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不少中老年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坐着躺着,总感觉下肢发凉。出门转转,发现腿脚不灵活,并且走一会儿小腿就会疼痛无力,必须找个地方坐着,休息几分钟以后才能继续走路。专家称:“如果出现这样走走停停、下肢发凉的情况,就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征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这是一种血管外科的常见病,但很多人对此却知之甚少,一般都会认为自己腿疼是筋骨上的毛病,并不重视,等到出现严重下肢疼痛,甚至足部皮肤发黑时才去就医,往往耽误病情,延误了治疗。
第1期,轻微主诉期。
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第2期,间歇性跛行期。
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第3期,静息痛期。
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第4期,组织坏死期。
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患者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一些基础检查。”专家表示,一旦确诊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分期来决定如何治疗。早期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并且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介入或开放手术治疗。
常与三种疾病混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表现,很容易和三种疾病混淆,如果患者不清楚,很容易导致治疗延误,所以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些疾病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区别。
首先是腰椎间盘脱出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常被误以为是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导致症状难以好转。椎间盘突出的疼痛特点是大腿或小腿的外侧或后外侧疼痛,有放射状感觉,有些患者能够明确指出“一条筋”都疼,并且休息时也痛。诊断方面只要进行腰骶椎的CT或者磁共振扫描一般就可以确诊的。
第二种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这些患者疼痛的部位通常是膝关节周围,有时还会伴有关节的肿胀积液,通过骨科医生的检查和膝关节拍片或者磁共振扫描就可以明确。
第三种是老年性骨质疏松。
因老年后骨骼中的钙质大量流失而造成的。具体可以表现为肢体疼痛,但疼痛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是正常的,疼痛的范围往往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而不像下肢动脉硬化那样相对固定。
四类人易患这种病
1、吸烟者发生间歇性跛行是非吸烟者的9倍。
间歇性跛行患者中几乎90%以上是吸烟者吸烟可以从多方面对动脉硬化产生影响。因此戒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治疗措施。
2、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患者。
这些人应该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
3、饮食习惯不好者,如高脂、高钠饮食者。
高脂、高钠饮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诱因,这些人除了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还应该定期体检,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