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病可以在数分钟内让人走不了路说不了话,甚至大小便无法控制,丧失生活尊严……这种病就是“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医院神经内科周红主任医师指出,得过中风若不注意预防,再发可能性很大。中风固然可怕“二进宫”更危险。
恰逢5月25日“世界预防中风日”到来之际,专家提醒市民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病,可将中风发生率降到最低。
吸烟、不规范服药两个月发作两次中风
60岁的李某患高血压10多年,伴有吸烟史40多年,每天抽两包。不久前李某在家看电视,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有言语含糊,由于感觉症状不严重,过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经过磁共振及DSA检查,发现其有可疑的血管狭窄,双侧颈动脉都有斑块,最终确诊中风再次发作。2个月前,李某出现上述同样症状3个半小时,家人立即喊医院。经过内科溶栓治疗后症状稍许缓解,李某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就坚持出院回家休养。
据了解,李某有高血压,体检时血压最高/mmHg,可平时很少按时服降压药。再加上平时生活方式差,并没有因中风发作而戒烟,这也是导致短期内中风再次发作的原因。
“李某两个月内中风两次,再不重视会出现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严重梗死等后果,还会出现卒中后抑郁、社会功能丧失等”周红主任医师指出,中风具有极强的病死率和致残性,同时还会引发如脑出血、脑梗塞、脑心综合征等很多并发症。
怎么识别中风的前兆
据介绍,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中风,每20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我国每年有—万新发中风病人,患病率年均增长7.6%,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周红指出,收治过的最年轻的中风患者才20多岁,所以中风再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脑中风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增高,如何快速识别及预防?中风之前都有前兆,短至数分钟,长至数天,其常出现于中风前数分钟至数天,具体前兆约为以下四种:头痛、头晕,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口嘴歪斜等。周红提醒,如突然出现神志不清、肢体无力、面部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说不出话、严重眩晕、视物重影等症状,要警惕脑血管意外。另外如果性情突变,还会莫名其妙发脾气且难以自制,这也是中风前兆之一。一旦发现,要立即拨打送医。
突发脑卒中把握黄金3小时
脑卒中致死和致残率很高,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抢救的黄金时间,脑梗塞时应抢救脑组织,避免坏死,及时恢复血流。发病4.5小时内的静脉溶栓治疗和6-8小时内的介入取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能在发生脑卒中3小时内就接受溶栓治疗,超50%的患者会康复或部分康复。
据悉,医院神经内科联合多个优势学科建立江苏省卒中急救中心,对在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保证从急诊入院评估至静脉溶栓治疗实施过程在60分钟内,最近一个脑卒中患者就医至静脉溶栓治疗实施过程仅花了25分钟。
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脑中风
对大多数病人来说,通过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防止中风再次发生。作为健康安全的头号杀手——脑中风,该如何有效预防?
周红指出,首先要改掉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在饮食上多食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类食品;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保持适度锻炼,改变久坐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大喜大悲;积极治疗,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患过脑梗塞的患者,最好每半年复查一次,注意复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及早发现并干预,有效预防脑梗塞复发。除外,如已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情况,一定及时就医,遵从医嘱按时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