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为攻克这一难题
我们能在“医”与“防”的领域做些什么?
活动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要将“医”即临床工作和“防”即公共卫生紧密融和在一起。“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一条重要线索,新冠疫情促使加快了“医防融合”体系建设,这也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基础保障。
医防融合,重点在防,防在于“早”。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虽然许多研究表明香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在未吸烟者中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使得非吸烟型肺癌也逐渐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局灶性磨玻璃征(GroundGlassOpacity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烟草与非吸烟型肺癌两个肺癌患病群体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致病机理,找出非吸烟肺癌患者的分子病因学和其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是及其有必要的。
主讲嘉宾
陈海泉
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组首席专家、肺癌防治中心主任、医院原院长。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肺癌微创3.0”、GGO肺癌是特殊的肺癌亚型、“冰冻病理指导亚肺叶切除”、“肺癌手术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和“浸润前肺腺癌外科处理策略3.0”。
何纳
何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博士(UCLA);主要从事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学与卫生防疫保障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先后在LancetHIV,CID,EID,JID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余篇,并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为了更好实现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战略目标,我们应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充分发挥公共卫生领域的强项与优势,实现“医防结合”,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时间:
11月26日(周四)下午14:00-16:00
活动会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8号楼二楼报告厅
报告内容:
医防融合——非吸烟人群早期肺癌病因学研究启动仪式暨GGO型肺癌的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让我们共同聆听陈海泉教授和何纳教授的精彩报告,从临床和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深入了解肺癌这一大杀手!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和体会,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定位,为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不懈奋斗。
共青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委员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会
文案丨学术部周晓钰
排版丨宣传部何艳梅
.11.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