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卫计委、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对临床医生进行戒烟门诊培训,要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规范设立戒烟门诊,提供专业戒烟指导和服务。加大无烟环境创建力度,实现到年全市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据悉,未来,重庆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将规范设立戒烟门诊,提供专业戒烟指导和服务。全市卫生计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还将建立实行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并将其纳入病例考核标准,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其实自年开始,重庆就在重医附一院、医院、医院等开设戒烟门诊试点,让戒烟意识走进市民心中。但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发布的年全市成人烟草报告显示,吸烟情况还是非常严重。15岁及以上的成人中,吸烟率为24.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7%,女性吸烟率为1.5%;42.1%的非吸烟者在室内工作时遭受二手烟危害。
无论是从个体出发,还是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禁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今年1月,重庆发布《健康重庆规划》,明确指出加大无烟环境创建力度,到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到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到20%以下。
全国各地的禁烟门诊
戒烟门诊是对吸烟者进行专业化戒烟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其对象主要是经过简短干预效果不佳或自愿进行强化戒烟治疗的吸烟者。在戒烟门诊,医生会与吸烟者讨论他的吸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包括使用戒烟药物,选择戒烟日,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进行戒烟咨询等。
医生在为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呼气测试
我国第一家戒烟门诊医院。医院烟草依赖治疗研究室主任梁立荣介绍,年是平均每天1到2个戒烟患者来就诊,到年的时候,平均每天是4到5个,最多时7到8个,到年每天至少7到8个,最多可以15、16个,显著增长。
而自从年,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指出开设戒烟门诊或设医院标准之一,医院都陆续开设了戒烟门诊,戒烟服务体系也日益完善。
一般来说,医院戒烟门诊出诊人员为戒烟医生、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肿瘤科或精神疾病科的医生。
以北京为例,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可冰介绍,医院的戒烟服务多设在精神科,医院外,医院、医院均把戒烟门诊开设在了精神专科。
北京市戒烟服务体系包括专业戒烟门诊、戒烟热线和各级医疗结构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提供的简短戒烟干预服务三部分。截至年,北京戒烟门诊已经发展到70家,其中29家门诊可以提供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完整的戒烟服务。自年9月至年11月,29家能提供戒烟服务的戒烟门诊共为人提供了戒烟服务。
而在上海,年,上海交通大医院成立了由心理、神经、呼吸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戒烟门诊。该院戒烟门诊负责人吕安康教授表示,既往的控烟工作,医院个别科室的行为,对于有多种复合疾病的患者,不能构成全面而有力的支持,"而多学科联合控烟模式,将各科室的业务精英聚合在一起,共同问诊,对改变单学科戒烟不力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据该院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戒烟门诊一年成功戒烟率达到33%,相比个人3%的戒烟成功率,提高了10倍多。
目前,全国各地的戒烟门诊还在不断增加。
观念错误的“烟瘾”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因为烟草,全球约万人死亡,其中60余万人是二手烟的“牺牲品”。若不采取措施,到年,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疾病的人数将超过万人,而其中80%以上生活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不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戒烟人群的愈发壮大。
尽管我国控烟力度不断增大,控烟措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烟民在我国依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抽烟依然是一种普遍现象。再加上烟草的危害是长期的、隐性的,如果身体不是特别难受,很多人就不会考虑戒烟。
烟草的成瘾性较强,但是对人体的危害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才显现,不像酒精、毒品等精神成瘾物,在短期内即可造成严重的躯体和精神危害。因此,抽烟的人除非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肿瘤,才可能会戒烟,社会上的对烟草危害的宣传,还不足以成为戒烟的动机。
吸烟造成的烟草依赖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能完全戒掉。长期吸烟者仅凭自己努力就能戒掉的只有不到3%,90%的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因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临床医生对住院病人的戒烟指导成功率可达到24%。医生表示,戒烟光依靠个人力量、家庭力量不够科学,戒烟门诊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戒烟成功率。
结语
目前,不少地区的戒烟门诊遇冷,这和公众对戒烟门诊的知晓率低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全科医生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在日常的诊疗中,加强对患者的科普教育,让其了解吸烟及“烟瘾”这种“慢性杀手”,这一点对于多种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文
全科医学网综合
图片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