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二十一日以来香港确诊人数连续七日破百,截至昨日凌晨单日确诊人数突破人,总确诊人数累积至人,其中康复出院人,住院患者人,死亡患者23人。由于名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一半确诊于七月,为了抑制再度爆发的疫情,港府于7月28日将限聚令升级。公共场所聚集人数从最高限额四人减至两人,餐厅未来七日内从晚上六点后不准堂食改为全天不允许堂食,同时要求民众在公共场合必须佩戴口罩。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场所包括广播电视台,健身馆和吸烟处。违者最高将处以港币元罚款。
然而令港府头疼的是,连日爆发的确诊案例中近一半无法溯源。据香港疾病管理与控制中心分析,自2月起实施7月25日才中止的入境免隔离政策可能是防疫缺口之一。作为亚洲金融中心,贸易转运中心,区域性空运枢纽和海岸城市的香港针对九类人士开放入境豁免权。范围内人群只需每天量体温接受医学检查无需强制隔离14天或接受病毒检测。根据特区保安局统计,自2月开始6月底为止接受医学监察通知书豁免入境的人数约有24万人次。船员,机组成员,海兵等入境者在香港的流动可能是造成此次疫情破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港府疫情中心在28日的记者会上回应记者,现时已难以评论香港哪个地区是重灾区。
与此同时,由于连日增长的确诊患者,香港本地医疗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疫情确诊者分散港岛各地,香港检测能力吃紧,港府不得不向中央政府求援,希望能够借鉴武汉经验抑制香港疫情。港府的请求可以归结为三点:1.希望中央政府能够派出医疗团队协助加强检测能力,2.希望中央协助香港在亚州医院3.如果大陆成功研发出疫苗希望能够提供给香港。
只是香港医界出现了两种声音。根据多维新闻报道,香港护士协会和香港医学学会会长蔡坚反对港府向中央求助,并且不支持港府协调内地医务人员到港提供紧急援助。香港护士协会还通过官方社交账号表示对此协议深表“震惊”。他们一方面要求内地医护在香港执业必须符合香港护士管理局的既定程序,规定,要求和注册制度,还必须得获得有效执业证明书才能在香港从事医护工作。蔡坚会长强调,香港训练的医生无论病例,药物等均以英文与其它医生沟通,内地医生则是说普通话写简体字,他担心内地医务工作者到港后会造成“混乱”,会令香港医疗人员浪费时间与所谓有经验的团队沟通,更会拖延患者的治疗时间。
蔡坚另一方面则是以香港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为代表的医生则认为香港现时疫情火头处处(疫情多点爆发),最重要的是集中检疫能力重点突破,将检测时间有现在的三至六天压缩至一日。因为病毒浓度最强的期间是患病后的一周内。按现在的检疫速度,等到病毒检测得到结果,患者已四处传播多日,即使找到了确诊者,防疫工作也功败垂成。他认为任何加大检测量能够挽救患者的方法都应该尝试。
粱子超撇开两派医学专家的意见。港府现在进行的防控政策也有着诸多问题。
一是检测能力严重不足,检测方式存在问题。香港人口密度冠绝全球,已开发区域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高达2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5平米。而隔离设施不足,致使大部分疑似人群被要求在家隔离。狭小的居住空间,密集的楼宇建筑让病毒交叉感染,群居性感染的风险极高。以目前香港疫情重灾区的东九龙慈正邨举例,该区域一万三千户,约合四万人。港府预计花一到两周内对此区域进行全面核酸检查。然而对于日筛检量只有一万人次,多点起火的香港来说,这样的举措势必会减少其它区域的检测量,出现这边刚防堵,那边又燎原的僵局。而最高可能长达两周的检测期会导致感染者确诊时病毒的传播已经扩散,最终治标不治本。
为了缓解医护人员缺乏和某些医护人员对患者样本采样的抗拒,7月27日起港府开始向较高风险,病症轻微的市民派发由市民自行进行采样的深喉咙唾液样本采取套装和解说单。市民领取取样瓶后回家自行取样并于医院进行化验。全港总计22个医院参与,每个门诊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各派发个样本瓶。也就是说每周会有1万位怀疑自己有类似症状或与确诊者可能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群领取测试样本。问题是这些市民回家后在毫无防护和经验的情况下进行采样,不说取样浓度是否足够进行检测,光是取样时可能产生的恶心打喷嚏,乃至委托亲朋好友帮忙采样就可能扩大疫情的传播。
二.缺乏与内地合作,自身管控措施和高科技的应用迟迟不能推行和下达。五月起香港政府就计划与澳门一起仿照内地健康码打造两岸三地都适用的健康码。但是当7月11日澳门粤澳两地健康码转码互认机制开始推行,港府对香港电子健康码的研究和互认机制缺依然停留在讨论研究阶段。在防疫政策上的迟滞,在医护行业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乃至二月就有部分香港医护人员试图通过罢工来阻绝两岸交流的内部问题也使得香港如今连日飙升的确诊人数与澳门连续一百多日无确诊的成果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封禁措施的扩大化将进一步打击香港经济并影响许多底层餐饮业者的生活。香港餐饮联合会会长黄家和预计此番为时七天的禁止堂食的措施将波及约占全港餐厅数三成的七千家没有外卖业务的餐厅,而如果禁令延续至21日,饮食业整体生意额大约会损失八成约七十亿港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