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今天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对电子烟风险有一定认识,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多项研究指出,对电子烟好奇是造成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危险因素之一,电子烟的多种口味和市场营销手段对青少年和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并可能成为青少年吸烟开端,专家呼吁,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为青少年营造无烟成长环境。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通过可充电的锂电池产生电流,将雾化器中的烟油雾化,模拟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上海市控烟协会副会长陈德介绍,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电子烟并不安全,其所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成瘾性高的尼古丁和多种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使用者和周边人的健康带来风险。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报告共包含《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认知、态度及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电子烟官方网站分析报告》《电子烟官方微博分析报告》《上海、成都、广州三地核心商圈电子烟门店观察报告》四个部分。报告建议,应加强对电子烟的市场监管,联合社会各界为青少年营造无烟成长环境。
研究团队在对上海、广州、成都三地名青少年开展关于电子烟的认知、态度及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后发现,有4.5%的青少年自报尝试使用过电子烟,尝试过电子烟的青少年有26%也吸过卷烟,都是先使用电子烟后使用卷烟的。这也表明对电子烟的尝试可能成为青少年开始吸烟的途径。
青少年对电子烟风险有一定认识,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
多项研究指出,对电子烟好奇是造成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青少年对电子烟的好奇与电子烟企业在线上线下的联动营销密切相关。
在纳入分析的个电子烟官方网站中,仅有43%的网站对用户的进入年龄进行了限制,但这样的限制并无任何具体的验证要求;76%的电子烟